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2014年年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4-05-16

    5月12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2014年年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以及近30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代表参加会议。22家世界文化遗产地提交了年度监测报告。

    这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第二届年会。据悉,监测中心2013年的工作重点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的开发,该平台的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可运行在国家监测中心和各遗产地可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用以收集和管理遗产地的基础信息。“这两年我们从院专项业务费中共安排了1320万元资金,在工程所内组织了约三分之一的业务骨干专门开展监测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说,“总平台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对于已经建成监测平台的单位,监测中心将开始逐个进行对接和互联,并把一年来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成果以遗产地通用平台的形式提供给各单位,促使更多的遗产地尽快加入到监测大平台中。

    遗产地基础资料不完整或不规范、无法建立监测基准;监测数据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数据利用效果差;监测体系的数据孤岛风险已初露端倪……这些都是在监测实践中暴露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求主动、要求规范也是开展监测工作的固有需求,为此与会者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有意义”,“垃圾进,垃圾出”也常被用来说明数据输入对软件的应用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此次会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特别制作了年度报告模板供各遗产地填报。记者看到,这份包括综述、基本信息概述、分项报告等多项内容的模板,使用人可以非常便捷地查询到遗产本体病害情况、遗产影响因素监测情况、社会环境年度监测记录、旅游与游客监测情况等,而不是从过去长篇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挑出”所想了解的内容和数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监测中心已经围绕总平台开发完成了基本的监测数据总表、元数据表、监测指标和基础资料清单,正在完善成技术标准、规范或指南。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陆琼表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一项具有很大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国家的监测中心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各遗产地的报告在质量上和工作涉及面上都有了很大变化。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机构的建设,保持遗产地的话语权,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预警处警,及时把结果上报监测中心,使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