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4-21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代表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陕西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指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护利用好文物资源,积极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创新大遗址保护理念,促进保护利用协调发展。大遗址是陕西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保护难题,陕西省创新提出“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四个结合”保护理念,探索出国家公园、集团运作、市民公园、民营建设和退耕还林五种保护运作模式,积极推动唐大明宫、汉阳陵、秦始皇陵、靖边统万城、神木石峁、汉唐帝陵等大遗址保护,使大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组织编制《汉唐帝陵文物旅游线路规划》,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促进帝陵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在西安城墙保护中,将文物保护展示和交通改造、生态提升相结合。积极创新大遗址保护管理体制,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有效保证了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实施整体保护战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多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延安革命旧址为代表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延安革命旧址群”的整体保护战略。编制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总体规划》,将目前掌握的455处旧址全部纳入保护对象。在延安城市发展中,更加注重保护老城区,在革命旧址保护范围内只拆不建,逐步恢复当年延安历史风貌,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影响革命旧址保护的突出问题。全面维修重要革命旧址,先后实施“一号工程”、“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等,对凤凰山、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等一批重要旧址进行全面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局纪念馆等一批展示设施并对外开放。特别是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灾害后,实施“延安革命旧址抢险保护工程”,目前受灾的5处18个点的旧址保护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构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文物保护成果。陕西省把博物馆教育作为惠及民生、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扩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市、县级博物馆和考古博物馆建设,努力丰富和完善博物馆教育职能。目前全省共有241座博物馆,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人均占有博物馆率为每15万人一座(全国平均数是约30万),县(区)博物馆覆盖率达到88%,每年举办各类陈列展览500多个,年参观人数突破3000余万。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编写了全国首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地域性历史文化遗产丛书——《陕西历史文化遗产》,免费向中小学生发放。积极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建成我国首座综合数字博物馆,完成123家博物馆网络虚拟馆建设,相继推出“数字博物馆口袋版”“文物三维数字魔卡”,创造了文物信息消费模式。依托数字博物馆推出的“陕西博物馆文创产品交易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创电子商务平台。
(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