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 2016-05-20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留下了凝重的文化积淀和丰硕的文化遗产。开放、包容、合作是丝绸之路的核心精神元素。5月13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爱丽丝•凯恩、英国博物馆协会主席、利物浦国家博物馆馆长大卫•弗莱明、哈萨克斯坦前文化体育部副部长达拉罕•穆巴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同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李惠恩、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瑞•迪•索恩、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博物馆副馆长蔑利尼科夫•弗拉基米尔、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体育部文化物品保护与利用司副司长拉赫曼诺夫、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旅游部副部长萨科莫夫•巴克特贝克等参加开幕式,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亚国家以及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有关专业机构的专家和代表百余人共聚古都西安,共同商讨“一带一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开展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文物保护与考古、博物馆与教育、文化遗产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在致辞中表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61年起,中国境内丝绸之路上的一些重要遗产点就陆续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1994年,中国政府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开始了漫长的申遗之路。2005年,中国和中亚五国在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指导下,开始筹划将丝绸之路作为线性文化遗产进行跨国联合申遗。2011年,中、哈、吉三国正式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两年前,就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前夕,今天在座的很多同仁曾在这里相聚,讨论中、哈、吉三国33个遗产点间的交流合作。一个月后,“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回首多年来丝绸之路的申遗历程,虽然困难重重,充满艰辛,但这段国际文化遗产界紧密合作、共同奋斗的时光更让人感到振奋,令人感动。今后,中方愿继续与哈、吉两国相关方加强合作,共同守护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同时我们也愿意积极参加、支持沿线国家其他廊道的申遗工作,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来源:陕西汉唐网)
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