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文化遗产类973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发布时间: 2017-08-14

    日前,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验收通知,首个文化遗产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整体运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验收结果“良好”。
   “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项目于2011年12月启动,针对脆弱性硅酸盐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战略需求,面对共性科学与技术基础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与集成研究。共设置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及病害的科学认知,已用典型保护材料的功能及失效规律研究,考古发掘现场抢救性保护技术基础研究,有机/无机保护材料的设计与功能实现,保护材料与工艺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示范,高精度原位、无损表征体系的构建6个子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等11家单位联合承担,上百人参与其中。上海大学罗宏杰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张秉坚、西安交通大学和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周小安为项目主要完成人。
    该项目围绕病害形成规律及文化遗产损毁机制、有机/无机保护材料协同作用设计与构筑、保护行为与环境的依存规律、高精度无损表征方法体系等四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从机制机理、材料技术到方法评价和应用的深入研究。
    通过四年多的协作实施,取得原创性和系统性的六大创新成果。第一,以敦煌壁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质彩绘文物为代表的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可溶盐对壁画和陶器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机制。第二,利用免疫分析检测技术(ELISA和IFM),开发出一套可用于检测古代彩绘颜料中典型有机胶结物的免疫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壁画彩绘各层材料热胀、湿胀性能的定量化检测方法;并研发了在不破坏原壁画的前提下提取有效地将渗入壁画的高分子材料的方法。第三,研发了具有梯度熔点、可控去除的考古发掘现场临时固型提取材料,在保持脆弱、易碎出土文物完整的基础上,实现了将文物由考古挖掘现场到专门实验室的安全转移。第四,获得16种适合于不同保护需求的新型可控型有机/无机保护材料,揭示了有机-无机结合方式、协同构效关系、分散剂对材料的调控作用和保护兼容性的影响规律。首次针对保护材料评价,获得保护研究的材料老化性能评估、粘接力测试方法、保护材料失效规律预测及功能时效和寿命的分析方法、保护材料与保护本体的兼容性等方法。第五,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陶质彩绘文物病害程度评估流程和方法》、《古代壁画病害程度评估流程和方法》,起草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要求》,并在行业内建立起技术标准和规范。首次起草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加固材料性能评价技术规范,构建起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性能评价技术方法,为搭建文物保护材料性能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第六,建立了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原位、无损研究与鉴定的科学技术方法体系,能够系统获取这类文化遗产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宏观和微观形貌、结构、病害特征、技法与干预行为等信息,为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的原位科学认知、无损鉴定、系统性保护及保护效果评价等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Qq在线客服